重磅推荐

读书开阔人的眼界和心境,从而遇见这世间美好的一切

重磅推荐 | 从三个维度再读《三国演义》

发布时间:2023-04-11   浏览:752次

去年四月,我们向企业家读书会的书友第一次推荐四大名著《西游记》,倡导用“用打胜仗的思想再读《西游记》”。今年四月,我们继续向大家推荐四大名著第二本《三国演义》,建议“从三个维度再读《三国演义》”。

 

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对《三国演义》尤其偏爱,他曾经说过:“对《三国演义》,要多看,起码看三遍。”(张素华、边彦军、吴晓梅著《说不尽的毛泽东》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9月版,第430页)


而对今天的企业家来说,不管之前有没有读过《三国演义》,都不妨听听毛主席的话,从现在开始就要多读《三国演义》,起码看三遍!并且还要遵照毛主席的建议,“看这本书,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还要看组织。”(苏扬著《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4月版,第230页》)


1、第一个维度,看战争。


作为一部反映三国时期政治、军事斗争生活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也可以说是一部活的兵法,是一部形象的战争史,反映了从三国时期到《三国演义》成书年代的古代战争经验。毛主席曾宣称《三国演义》是自己读过的“第一本军事教科书”。


在遵义会议上,他还被凯丰讥讽为“是靠《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打仗的”,但实际情况是,当时的毛泽东并没有读过《孙子兵法》,而《三国演义》读过很多遍,并对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到延安后,深入研究了《孙子兵法》、《战争论》等古今中外的世界军事名著,创作出了《论持久战》、《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等影响深远的军事名篇,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三国战争经验的总结。


可以说,毛泽东指挥战斗、指导战争长达二十四年(十年内战、八年全面抗战、三年解放战争、三年抗美援朝战争),“三国智慧”早已融入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运用自如。


商场如战场。我们去年通过《打胜仗》这本书已经学到了战争与商业的相通之处,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诵读了中国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现在再来读以战争为主要内容的《三国演义》,就可以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2、第二个维度,看外交。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最喜欢看打仗的部分,成年以后再读《三国演义》,发现最精彩的部分,其实都是“伐谋”和“伐交”的内容。


可以说,《三国演义》塑造了中国古代杰出谋士的群像,从曹魏阵营的郭嘉、许攸、荀彧、荀攸、程昱、贾诩到刘备旗下的诸葛亮、庞统再到东吴的鲁肃,这些谋士在为自己阵营出谋划策的同时,也经常以使者的身份,参与到一些外交活动中。


最经典的莫过于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联吴抗曹”的外交政策,并亲自到东吴“舌战群儒”,说服东吴与刘备联手,最终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看当今纷乱的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个版本的“三国演义”正在轮番上演,当我们用“三国智慧”来洞察这个世界的乱局时,也许能看得更加清醒。

|诸葛亮舌战群儒


同样,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首先要搞清楚“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制定出有效的外交策略,才能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3、第三个维度,看组织。

 

《三国演义》谁是最后的赢家?三国归晋,最后还是建立在曹魏政权基础上的司马家族赢取了天下。曹魏、西蜀、东吴三大军事集团表面上打的是战争,是军事实力的比拼,但最终拼的是组织能力,是人才的竞争。


读《三国演义》读到最后,你会发现,曹魏集团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其人才阵容的庞大,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曹魏阵营不仅是人才济济,而且是人才辈出,这背后其实是曹魏阵营形成了吸引人才和选拔人才的机制和文化。


相反,西蜀虽然也有诸葛亮和庞统这样的顶级谋士,还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些武功超强的“五虎上将”,但没有办法延续,到了最后只能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


企业的竞争何尝不是如此啊,顶级人次的到来的确能够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改变,但这些改变只能是一时,企业长久的竞争,最终一定是人才集群的竞争,是建立在人才机制和文化之上的组织能力竞争,而不是单靠个别高级人才来支撑。


最后,我想再次引用毛主席的一段话来作为这篇重磅推荐的结束语——对《三国演义》,你要多看嘛!多看,会使你聪明,对社会的了解更多一些,也会对事物增强分析能力。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让企业家爱上读书,助力全民阅读

一个以书为媒的学习型组织,致力于通过阅读帮助企业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培养企业家的独立思考精神,改变企业家的认知结构

返回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