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读《论语新识》吧
“一起读书吧”是企业家读书会每月二十三号大型阅读分享会上最具仪式感的环节,所有参与者都要起立,一起大声诵读传统经典,以此向中国传统文化致敬,表达我们读书的虔诚。几年来,我们先后诵读了《大学》、《中庸》、《道德经》和《孙子兵法》,从6月开始,我们将诵读儒家经典《论语》。 对于经典,仅有诵读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理解和领悟,并能在实践中运用。因此,为了帮助大家领悟《道德经》的智慧,我们推荐了谭训老师的《道德经读悟本》;为了帮助大家掌握《孙子兵法》的精髓,我们推荐了宫玉振博士的《善战者说:孙子兵法与取胜十二法则》。同样,为了让我们的书友对《论语》有更深的理解,我们选择了刘强教授的《论语新识》作为企业家读书会的6月共读书籍。《论语》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论语》是一部什么书?通常的说法是,《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除此之外,还有人说《论语》是一部道德说教的书,也人说《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作品。 但在刘强教授看来,《论语》不是一般的书,而是“经”,或者干脆说,《论语》就是“中国人的圣经”。如果说《圣经》构建了西方人的信仰基础和思想观念,那么,《论语》则铸就了中国人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 《论语》20篇500章16000多个字,讲的不是什么专业知识,核心是在论“道”,是在建立中国人的价值观。|朱熹《论语集注》,清武英殿刻本《论语》500章其实就是500个价值判断题,通过孔子和弟子之间的互动对话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以“仁、义、礼、智、信、德、爱、忠、孝、恕”为核心的中华文明价值体系,让中国人在处理大是大非问题时有了价值判断,让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有了行为规范。“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可以说,没有孔子,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黑暗的。精神空间靠什么照亮?就靠价值观。 对中国人来说,不管有没有读过《论语》,无论认不认同儒家,我们的价值观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比如,我们会反感、厌恶那些“缺德”“无礼”“失信”“不义”“不忠”“不孝”之人,我们更愿意与那些“有情有义”“仁爱诚信”“宽容大气”的有德之人打交道、做朋友。这正如梁启超所言:“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史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论语》应该是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不仅中国,将来此书,应成为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之书。因此,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尤其是当下的中国,正面临百年唯有之大变局,在西方思潮和物质主义的影响下,进入了精神信仰重建和价值观重塑的关键阶段,我们更要人人读《论语》,从中华文明的经典中汲取智慧。《论语新识》“新”在哪里?《论语》是“经”,既然是“经”,就会有“注”和“解”。自古以来,对《论语》进行“注解”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最有名的就是朱熹的《论语集注》。作为后来者,刘强教授把自己“注解”《论语》的这本书起名叫《论语新识》,那么,《论语新识》“新”在哪里呢? 刘强教授在本书的“例言”中说,本书对《论语》全书进行新的注释、今译和解析,每章分经文、“新注”“新译”“新识”四部分。对经文章句的注释在折中古注与今注的基础上,力求简明、准确;今译则参考诸家,出以己意,力求通俗、易懂。对同一章句的不同见解,有助于读者取资者,稍作介绍,两说皆可通者,择善而从,详细之辨析则见诸“新识”。 刘强教授特别强调,本书名曰《论语新识》,重心自然在“新识”部分。举凡《论语》之编撰细节、篇章结构、义理脉络、人物关系、历史现场及生命情景诸方面,皆予以不同程度的开掘、寻绎、还原、勾连、透析与阐释。笔者之初衷,大抵在融会古今众多《论语》注疏、诠解及研究之基础上,瞻前顾后、远绍旁搜、疏通窒碍、溯源引流,并试图有所发明,翻出新意。 比如,对“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理解,对“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解读,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发掘,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新说,等等,都有一管之见。尤其是对《论语·微子》篇“不仕无义”一句的理解,刘强教授觉得以前的理解都有问题,很多学者都把这句译作了“不做官是不对的”,他的新识认为“不仕无义”是“隐居废义”的意思,彰显的是儒学“君臣之义”既有仕进也有隐退的内涵,而并非只是有些人理解的“做官冲动”!|孔子周游列国车马图《孔子传》作者鲍鹏山老师认为,《论语新识》的“新”还体现在刘强教授的现代性。比如,刘强教授对5.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的“新识”中,在最后竟然有这样的几句话,用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作批注:十七人见死不救,扬长而去,真三思而后不行之故也。接下来他讲到,证严法师有言:“对的事,做,就对了!”真是斩截痛快,直指人心。你看广东小悦悦事件,还有证严法师,都是近人近事,刘强教授直接写到了书中。我们现在读传统的儒家经典,两千年前孔子的儒家思想,不是为了抱残守缺,更不是为了用所谓的中国文化,来抵御外来的文化,不是关上大门。如何让传统文化具有现代性,能够给现代的生活提供价值,提供思路,让传统的文化、传统的经典,和现代生活之间有一个直通车,然后能够知道,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所需要的那些价值,能够从传统经典里面生发出来,这个可能是学者们最重要的一个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温暖,把《论语》解读成一部对现代人来说,仍然能够从中真的体会到终极性关怀的一种温暖,刘强教授的这本书里面,时时刻刻都可能体现了这一点,他是在立足于今天的现代观念的基础上,来阐释传统经典的。为什么是刘强教授?《论语新识》作者:刘强刘强教授,河南正阳人,生于一九七〇年。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诗》主编,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儒学与古典诗学、文言小说的教学与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及书评随笔200余篇,出版著作《世说新语会评》《有刺的书囊》《竹林七贤》《惊艳台湾》《世说学引论》《曾胡治兵语录导读》《古诗写意》《世说三昧》《魏晋风流》《穿越古典》《清世说新语校注》《论语新识》《世说新语研究史论》《世说新语资料汇编》《四书通讲》《世说新语新评》等二十余种。国内解读《论语》的书有很多,为什么我们选择了刘强教授的《论语新识》?除了《论语新识》的“新”之外,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做出了这个选择? 正如我们谈论《论语》离不开孔子一样,我们选择《论语新识》这本书其实也是在选择作者,之所以最终选择了刘强教授,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对孔子的独特理解和深刻共情。对于孔子,大多数人停留在中小学教科书或百度百科的认识水准上,即所谓“三家一人”说:“三家”是说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一人”呢?——儒家学派创始人。这样的理解不能说全错,但却毫无温度和情感,全无“了解之同情”,更无“温情与敬意”。这样的贴标签式的理解完全属于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只是一个“事实判断”,却不是一个“价值判断”,其结果是,不仅无法拉近我们和孔子的距离,反而会渐行渐远。刘强教授“心目中的孔子”是怎样的人呢?他的回答也用了三个“人”字:圣人、恩人、亲人。 首先,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圣人”。如果要加个限定,那就是“只能有一,不能有二”的圣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孔子之前,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皆为圣王,唯有孔子,乃一布衣,而通过自身的努力,十五志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达到了“以人合天”“天人合一”的圣者境界,并建构了儒家圣学的“道统”。 换言之,真正理解孔子,明白其何以为圣人,绝非易事,不仅需要知识,需要情感,需要生命体验,更需要智慧!仅靠聪明和学问还真不足以知孔子。我们说孔子是圣人,不仅因为其集智、仁、勇“三达德”于一身,实现了“即凡而圣”“参赞天地”的“内圣”境界,还因为其立德、立言,还立了功,他在精神和文化的世界中实现了真正的“外王”。|台北故宫博物馆院藏孔子像孔子是中华道统的奠基者,建构了仁礼并重的价值体系、内圣外王的治理之道、中和兼美的道德文明。孔子立的不是一时一代之功,而是千秋万代之功!所以司马迁才要说:“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其次,孔子是中华文化的恩人。“恩”从何来呢?刘强教授认为,主要在于孔子是中华“学统”的开创者,他晚年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中华学术文化全体大用,悉在六经中开出。故民国学者柳诒徴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以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中国文化史》)|汉画像石《孔子问礼》拓像 孔子,就好比中国文化长河的上游的一个蓄水池,他把上游的河水蓄积存放,然后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下游,使这条文化的长河滔滔滚滚,永不干涸!这不是恩人是什么?!孔子不仅奠定了“道统”和“学统”,还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让更多贫寒人家的子弟享受了教育的“机会平等”,改变了教育为官方垄断的历史,孔门三千弟子,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教育成就古今中外鲜有其匹。这样的伟大贡献,一个“教育家”的称号岂能了得?! 第三,孔子是中华百姓的亲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孔子标举和弘扬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等价值,深入人心,泽被后世,影响到世世代代,千家万户,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大道。有了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系统,才使“淡于神教”的中国人,有了朴素而又坚实的自我确信,也使得中华文明得以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即是经历再大劫难,也能自我修复、浴火重生!父母给了我们肉体的生命,把我们抚养成人,我们知道“亲”;像孔子这样的圣人,给了我们文化的慧命,让我们找到安身立命的根基,我们为什么不知道“亲”呢?|孔子讲学图这还不算,孔子还和他最喜爱的高徒颜回,共同奠定了“师道尊严”,为一个注重“血缘”的民族,开启了尊崇“学缘”的崭新时代。师者作为一个人智慧的启蒙者,得以和“天地君亲”并列,进入中国人的价值系统和祭祀活动。这是多么伟大的贡献!孔子不是中华百姓的亲人又是什么? 刘强教授对孔子的这种饱含情感的判断,不仅是慎思明辨后的结论,而且出自真心,同样也深深地打动了我。 非常幸运的是,6月23日刘强教授将从上海来到洛阳,进行这本书的精彩分享。那就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读《论语新识》吧。读书打卡小程序识别上方二维码,开始《论语新识》共读打卡!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