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 向40年的新希望学习,看《焕新》这本书就好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向一切先进的企业和企业家学习无疑是一条捷径,所以,企业家读书会在过去十年的推荐书籍中,企业史和企业家传记方面的书籍还是比较多的,也是最受欢迎的。
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中,刘永好和他的新希望集团是无论如何都值得我们去致敬和学习的!他不仅是中国《财富》排行榜中的第一个首富,而且干的还是最难干的农牧业,从1982年创业坚持到了现在,逐步发展成为拥有从田园到餐桌全产业链的世界500强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500亿元,2021年饲料产销量全球第一。
进入六月,企业家读书会向大家推荐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学者刘睿敏老师著的《焕新:刘永好和新希望的40年》,一起来学习新希望40年持续成长的管理理念和经营哲学。
刘永好曾两次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第一次给他的评语是“麦田守望者”,第二次给他的评语是“拓荒者和常青树”。我认为,“拓荒者”、“麦田守望者”和“常青树”这三个评语非常形象地概括了刘永好的特质,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梳理刘永好40年的创业经历。
01
先说“拓荒者”。刘永好的“拓荒者”意义在于他创造了很多中国民营经济的第一:
1982年10月,刘永好和刘家另外三兄弟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后改名陈育新)凑了1000元,创办育新良种场,成为中国最早一批民营企业,他们也是中国最先下海经商的一批大学生;
|陈育新(右三)、刘永好(右二)等人在育新良种场门前
1993年10月,刘永好成为全国工商联第一位私营企业家出身的副主席;
1994年3月,“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经国家工商局批注核准,成为全国首家无地名私营企业集团公司;
1994年4月,刘永好作为首倡者,和10位民企代表人士发表了《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的倡议书,光彩事业由此发端;
1996年1月,中国民生银行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刘永好是主要股东和发起人之一;
1998年3月11日,新希望农业(000876.SZ)在深交所上市,新希望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家以民营企业身份上市的企业;
|1998年,新希望农业上市
1999年,新希望在国家的鼓励和号召下,将出海第一站放到了越南,成为最早“走出去”的中国民企之一……
02
再来看“麦田守望者”。1951年,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守望者》出版,书中主人公扮演的身份就是麦田守望者,任务是守在麦田的悬崖边,阻挡在麦田里玩耍的孩子们到悬崖边来。麦田是三农事业的象征,说刘永好是“麦田守望者”,我的理解是,刘永好一直把农牧业作为自己的核心业务,守住了自己的根。
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看天吃饭”是这个行业千百年来的命运,虽然现代社会的人们抵御旱灾、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所增强,但这个行业并没有摆脱“看天吃饭”的宿命,因为除了自然气候的影响,还有市场周期、猪瘟、鸡瘟等不确定性影响,这就带来了这个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以及不可预知性风险。加之农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薄,想在农业领域赚点钱实在了太难了。
刘永好深耕这个行业数十年,太了解这个行业的风险和不容易了。为了规避风险,对冲农业周期波动,20世纪90年代后期,刘永好开始涉足房地产和金融领域,投资开发了一些房地产项目,也参股民生银行、民生保险、联华信托等金融机构。曾有高管把新希望这个时期的适度多元化发展概括为“做饲料是一分一分地赚,做地产是一毛一毛地赚,做金融是一元一元地赚”。
显然,做地产和做金融都比刘永好的主业赚钱,但刘永好依然坚守主业,并没有把地产和金融作为自己的主业,因为他的思路很明确,就是要用“一元一元”“一毛一毛”赚回来的钱巩固“一分一分”赚钱的阵地,为农业这个长周期、低回报、周期风险高的行业筑好安全墙。
03
最后是“常青树”。在我看来,这句评语应该是对刘永好最高的褒奖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新希望一起成长的很多企业,大多数都不在了,各领风骚三五年,超过10年的就更少了。刘永好创办的新希望为何能穿越时代变幻,屹立40年而不到呢?刘睿敏老师在《焕新:刘永好和新希望的40年》这本书中总结出的“秘诀”在于,刘永好很好地做到了“顺大势、快半步、走正道”。
|新希望企业文化
所谓“顺大势”,就是能够把握时代趋势,与时俱进。回顾新希望40年的发展,大约每十年就有一次大的变化和调整,对应的正是时代变化的规律。
创业前10年,物资匮乏,很多领域都是一片空白,大胆创业,做的是从无到有,新希望的前身育新良种场由此诞生;
创业第二个10年,各种市场壁垒被打开,市场需求大爆发,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抓住机会做大,刘永好成为了中国的“饲料大王”;
第三个10年,中国制造进入黄金时代,产能逐渐饱和,内部竞争加剧,企业走向世界,从做大到做强,是必然选择,新希望树立了“世界级农牧企业”战略目标,并开启了全球化的探索;
第四个10年,市场需求发生根本变化,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经济的方针,刘永好也适时提出了新希望的变革转型思路,从创立厚生资本、草根知本到数字化、智能化变革再到打造“农牧+”全产业链生态,都是这一时期的创新和实践。
所谓“快半步”,就是一旦判明大势后,在行动上要“快半步”。刘永好的“秘诀”是,“宁愿走快半步,不要走快一步。任何时候,不是冲到最前列,因为快一步往往重心不稳就掉下去了。快半步,踩实了可以比别人更快,不行的话退回来重新开始”,对新希望这种传统行业的“大象”来说,尤其如此。
所谓“走正道”,关键在于控制风险,不走捷径,不走邪路。新希望在40年的发展中,几乎避开了大多数民企很容易出现的五重风险:经济周期及市场需求判断的风险;游走在灰色边缘的风险,政商关系的风险;投资激进、乱加杠杆、债务危机、偷税漏税等导致的财务风险;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核心高管出走等导致的管理风险;还有对农牧食品企业来说极其重要的食品安全底线风险。
除此之外,刘家四兄弟在创业初期因为是百分百的私人投资,从而成功地避开了同时期很多乡镇企业产权不清晰的风险。希望集团做大后进行分家时大家能够和平处理,没有出现任何争议,避开了很多家族企业容易出现的内部纠纷。在培养二代接班人上,刘永好也是提前安排,让女儿刘畅适时接任新希望六合的董事长,并通过联席董事长的制度安排,帮助新人尽快成长,使刘畅成为了二代企业家中的佼佼者,为新希望的基业长青打下了基础。
|刘永好与其女儿刘畅
2022年10月中旬,刘永好在接受资深媒体人秦朔采访时曾谈到:今天很多民营企业“各领风骚三五年”,为什么我们兄弟的企业都还健在,做得还不错?有的做成了世界500强,有的可能要进入世界500强。有这种格局,我觉得与我们所受的家庭教育是相关的。
我父亲家里很穷,为了生存从小就爱劳动,上不起好的学校就通过助教的方式获取上学资格。我母亲也肯学习。父亲得癌症的时候,在病床上还在看经济、社会方面的书,还看英文书。这对我们是很有影响力的言传身教。所以,我们几个兄弟都特别肯学习。大哥永言知识面广;二哥永行动手能力特别强,喜欢研究、创新;三哥陈育新在学习上也不甘落后;我也积极学习,向书本学习,向“过去时”学习,更向实践学习,向样本企业学习,向“现在进行时”学习。
由此可见,刘永好是一个非常爱学习和爱读书的企业家。如果想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刘永好的创业经历和经营哲学,最好的方式就是从现在开始,打开《焕新:刘永好和新希望的40年》这本书,和我们一起读书吧。